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行)是由MIT和瑞典几所大学在Wallenburg基金会的资助下,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于2004年创立的。这个教育模式是以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全生命周期为背景的教育理念为载体,以CDIO教学大纲和标准为基础,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和团队工作能力,以及在社会及企业环境下建造产品和系统的能力。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2005年被汕头大学在中国率先引入、并创造性地设计了基于项目设计为导向的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专业培养架构、培养标准体系、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以及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迄今为止,CDIO在中国的发展已逾十年,逐渐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改革运动之一。教育部也成立了相关推广工作组,截至2017年6月,有汕头大学等40所院校正在试点,但局限于机械、电气、化工、土木、农业类专业,而且作为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引领示范力量的'985高校,尚未参加试点,只有合肥工大等为数不多的“211工程大学”参加。叶民等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发现CDIO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呈现以下趋势: (1)本土化实践探索。研究者基于本土特征和产业需求,陆续提出EIP-CDIO理念、CDIO-CMM能力成熟度模型、CDIO-CBE (能力本位CDIO模式)、 SCCIM-CDIO、TOPCARES-CDIO、 N+CDIO等,为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国际化,提供了工程教育本土模式。 (2)专业性应用总结。通过借鉴CDIO的核心理念“实践导向”与“全过程性”,研究者对测控、计算机、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工电子甚至新型临床药学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提出了基于CDIO工程能力要求和以项目驱动方式开展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工程能力培养过程和措施等教育改革的模式和方法,以立体化、多层次为思路,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了专业化的CDIO教学体系改革。(3)兼容性模式探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论,如在数理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创新提出MPC-CDIO教育教学模式、校企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等,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养。CDIO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表明,本身具备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时至今日,CDIO模式和理念已成为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工程专业认证的重要手段,对于新工科建设有很大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工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供这样一种教育,它能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成功的工程师,即具备技术知识、社会意识并具有创造性倾向的工程师”CDIO改革以一体化的和实用的方式回应工程教育的历史和未来的挑战,改革计划从两个国家的四所大学开始,迅速扩展到其他大学,最初仅包括机械、汽车和电子,但现在CDIO已应用于化工、材料和生物工程等专业。未来CDIO改革可能会发展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例如,可应用于那些还没有覆盖到的其他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乃至非工程教育。CDIO原理同样可以用于大多数高等教育专业。在其最抽象的形式下,这个方法可以保证:教育应该在一种实践的环境下进行;学生应该在一系列给定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上达到一定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是由利益相关者的反馈确定的;要以一体化的形式,选用适当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和整个专业的目标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将进展反馈给师生,以此作为持续改进的基础。试问哪个专业不会从此系统中收益呢?